查看原文
其他

每人心里都有个「孔乙己」,别装看不见

毒Sir Sir电影 2023-03-29

一个文学人物在二十一世纪复活。


孔乙己。


这个生活在晚清时期的小说角色,成了当代年轻人的自嘲梗。


都说学历是敲门砖

但慢慢我发现它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

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



如果我没读过书,我可以找别的活做

可我偏偏读过书



内卷与躺平之间,“孔乙己”成为了当代年轻人的第三种选择。


潜台词是,既赚不来票子,也放不下架子。


Sir起初以为这只是又一波互联网风潮——


月光族、精致穷、孔乙己的长衫……


叫法在换,但现实焦虑其实一直存在于我们的生活。


但事情还是超出预期。


媒体下场后,舆论如滚雪球,将自嘲滚成热搜,滚成剑拔弩张、阵营分明的对峙。


一篇初中就学过的文章,何至于此?


要讲透“孔乙己”的问题。


看来,还真得从最熟悉的阅读理解开始——




01

谁是孔乙己


《孔乙己》创作于1918年,是鲁迅继《狂人日记》后的第二篇白话小说。


应该还记得人教版语文课本九年级下册的那篇课文。


孔乙己所在的地方叫做鲁镇,他最爱光顾的那家店叫做咸亨酒店。


——咸亨酒店是一个阶级分明的微型社会。


上有掌柜,下有小工。


酒店里客人们更被分明地划分为两派:


长衫派&短衣帮。


前者代表的是以地主阶级、有钱人和读书人为主的体面人,他们坐在雅座里,好酒好菜伺候着,慢慢享用。


而后者则以下层劳动人民为主。


这群人没有座位,只能站着喝酒。偶尔来碟茴香豆,打打牙祭。


而正如你们所记得的——


他们之间,孔乙己是唯一的异类。


“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咸亨酒店里,无论是店家还是客人,无人不笑话孔乙己。


首先他穷。


鲁迅用了不少笔墨来描写孔乙己经济上的窘困。


譬如给酒钱的时候——“排出九文大钱”。


一个排字,便有了一个人慢吞吞往外一枚枚搜刮钱币,囊中羞涩的画面感。


又因为他的强撑。


孔乙己识文断字却没有半点功名,对人说话总是“之乎者也”,透出一股穷装蒜的酸气。


而他平日里小偷小摸又不承认,更让人看他嘴硬的笑话。

“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

争辩道:

 “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最后,还是因为他的失败。


孔乙己当然是读过书的,但没有半个功名。


他那身脱不下的长衫,是他努力想要将自己与其他底层人民区别开的证明。


哪怕他喜欢孩子,懂得“茴”字的四种写法。


但在其他人眼中,没有谁比一个没有功名的书生更加百无一用的了。


孔乙己越不服软越不认命,倒越显得他的穷苦像是好玩的笑柄。


一个原著的细节是。


当鲁迅着墨于他人对孔乙己的态度时。


“笑”这个字,出现了整整14次。

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 

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


而对那些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而言。

自诩为孔乙己。

正是因为孔乙己的这三个特点,恰好卡住了他们最难以启齿的痛处。

——没钱、好面子、没成就。

明明在光鲜亮丽却低薪的写字楼里来回穿梭,但就是放不下身段参与初级却更能养活自己的工作。

于他们而言。

身上金光闪闪的学历、过去为学业付出的几十年心血,就像是孔乙己明明无法跻身上流,却又非要穿着的长衫。

而那个“下不来的高台”也好理解。

在现在的语境下。

“高台”早已不仅是巨大的教育成本。

其中,还包括了中国传统社会对知识分子“人上人”的仰慕,对下一代“出息”的憧憬,对父母望子成龙的殷殷期盼,对“祖国的花朵初长成”的拭目以待。

年轻人用孔乙己来自比,无非是觉得那身长衫、那个高台,是他们与其他人不同的证明,是自己最后的气节所在。

他们不是不想脱下。

但因为脱下长衫,真的不是脱掉一件衣服那样容易。


于是大家便只好就这么不上不下的将就着。

在日复一日的工作里,在996与办公楼的夹缝里,最多的叛逆便是自嘲一句。

你还别说。

现实还真像原著里那个早被人忘怀的细节。

孔乙己,本来就不是主人公的真名。

这三个字的原义,本就是看客们带了嘲弄与轻蔑,故意为他取的一个诨号。

由此可以看出。

孔乙己不是某个特定的人,也不需要是某个特定的人。

但。

问题也正是出在这——


02
别急着代入孔乙己

孔乙己真的复活了吗?

表面来看,好像是。

话又说回来,要知道当年鲁迅创作孔乙己,从来不是为了批判孔乙己本人。

他批判的,是一整个塑造孔乙己的封建时代。

当时的背景是正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晚清,彼时的长衫客和短衣帮,都有着独属于自己,井水不犯河水的社会定位。

孔乙己为何值得作为“典型”?

正是因为在阶级泾渭分明的年代,只有他这一人“认不准自己的位置”。

于是。

自上而下,从老板到顾客,无论长衫还是短衫——嘲讽孔乙己是所有人的共识。

笑孔乙己,成为所有人安全感的来源。

如果说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与资产阶级的压迫是造成孔乙己悲剧的源头。

那么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隐晦的细节。

比如造成孔乙己贫穷的原因,有他自己懒惰、不够勤奋的因素在里头。

开始有工作的时候,孔乙己经常旷工——拍拍屁股走人后,还顺走人家的笔墨纸砚。

长久下来,便再没有人找他做工。

没了收入来源,孔乙己又经常偷窃。

这样的习惯,导致他经常挨打,身上脸上都是伤。

本就瘦弱的身体,渐渐更是“黑且瘦,不成样子”。

旁人眼中。

一个乞丐般的废人就算再想要去靠偷窃来谋生活,也是有心无力。

△ 小说原文最后一句话

如今的年轻人呢。

他们看似与孔乙己有着同样的拧巴,却又在实际上,有所区别。

因为大多数人并不懒惰,恰恰相反——

这或许是史上最勤奋的一届年轻人。

卷是时代主流:

高考卷完职场卷,职场卷完婚恋卷,想稳稳定定考个编制更卷……

数据表明,自1998年到2021年。

普通本科毕业生人数呈现单调递增的趋势,每年都有大批人才从校园流入社会。


卷到最后呢?

当一个从小笃定,向之飞蛾扑火的宏大叙事破灭之后。

他们唯一能做的,似乎也就只有仅仅抓住那最后的余烬。


你说他们像孔乙己吗?

像。

但摸着良心说,他们与孔乙己,其实也不尽相同。

孔乙己的悲惨,在于他生活在新旧社会的过渡时期,旧社会迂腐顽固的封建教育对他的影响仍然根深蒂固。

对功名利禄的向往,对上层阶级的渴求,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轻视,共同组成了他身上的那层长衫。

哪怕衣衫褴褛,也没能让他摆脱掉这样的执念。

△ 央视《跟着书本去旅行》

一个封建时代的特殊悲剧应该不会出现在现代社会。

那么。

这位“孔乙己”,为何恰恰在眼前复活了?

错位之间,我们到底害怕的是什么?


03
当我们在说孔乙己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说什么

去年一档央视节目就曾解读过。

孔乙己这一形象,是鲁迅用他身边的落魄文人作为原型所虚构的一个人物。

之所以不直接写真实故事,是因为一个虚构的故事,更具有穿透性。

他用一个虚构的一个地方来写
那就比较容易来写
因为他要是写的这个地方发生这些故事
那么被写的地方
他们就会很不高兴
而没有被写到的地方呢
他们那些人就觉得与我无关
他就看笑话,也不去反思


鲁迅的学生孙伏园曾说,老师最喜欢的作品就是《孔乙己》,没有之一。

理由很简单——

“《孔乙己》作者的主要用意,是在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

这样就好理解了。

现在年轻人的拧巴也不是全无道理。

毕竟在旁观者的态度这点上,他们也的确很像被时代排挤的孔乙己。

我们目前社会的普遍观念是怎样的呢?

电视剧里。

孩子对拾荒老人说出,“不好好学习就会像你一样。”

△ 《虎妈猫爸》

电影里。

父亲会对儿子大吼,不读书就别读了,浪费学费。

△ 《岁月神偷》

甚至是最贴近现实的纪录片。

面对女儿17岁辍学出国,环游世界。

母亲的回答是:

“如果她出生在二三线城市的话,我要让她死也要死在学校里。”

△ 《出·路》

不可否认的是。

在“分数论英雄”的社会里,好好读书才能有份好学历,有了好学历才能找份好工作。

而好工作代表的是面子,是地位,是旁人艳羡的金钱与社会资源。

而如果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好工作,那么,对不起。

——因为伴随着慕强的,势必会是凌弱。

对弱的无视,对弱的不选择,对弱的贬低。

更可怕的是你明明努力了,却还有无数人告诉你,如果你失败,则证明你还不够努力。

读书,本是为了让人有更多的选择。

但学历,却转头成为了禁锢他们的枷锁。


Sir今天想说的是什么呢。

如果讲得残酷点——

“孔乙己”文学,或许不只会在当下流行,在年轻人之间流行。

最近的一大热点是什么?

ChatGPT。

发现了吗,当人工智能离我们尚且遥远时,人们对它的讨论多种多样。

时而浪漫,时而刻薄,时而深邃。

曾经关于人工智能的电影,更多是将AI当成一面镜子,试图映照出人性那些终极的隐秘——考验爱,拷问自我,审视狂妄与贪婪……


而当AI真的来到我们眼前呢?

话题中心充斥着功利——

AI会取代人类吗?

AI的出现会让哪些工作消失?


是的。

即使学历更高,即使已经有工作的人,也依然会有脱下长衫的担忧。

每个人心里都藏着一个“孔乙己”。

说到底,现代年轻人并不害怕脱下长衫,也并不担心做体力活会被人看不起。

事实上很多人正在开始这么做,毕竟我们的社会早就跨过了封建,跨过了许多陈旧的歧视链。

真正难跨过的,是一种对下坠的恐惧。

当我们面对一个已经无法回头的趋势的时候。

是不是应该考虑那些被时代浪潮冲下来的人,为他们准备一条后路,一块托住他们的救生气垫。

因为一个健康正常的社会。

哪怕是失败者,也应该有自己的退路。

哪怕是弱者,也应该有安心生活的底气。

哪怕我们已经消灭了孔乙己,但同时也应该允许其他人有脱下长衫的权利。

还记得孔乙己的结局吗?

孔乙己被打断双腿,只用一个蒲包垫在盘着的断腿下,用手撑地走路。

不仅满手都是泥土。

别人笑他,他也再无力反击,只能“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问:他为什么只能爬过去?

答:因为他的双腿被打断了。

当唯一行走的方式被扼杀,唯一生存的空间被倾轧。

无论是谁,也只有断尾求生,瑟缩不前的份。

而如果有人可以给他一点善意,给他一点帮助与扶持,整个大环境可以少一点僵化,少一点指责与限制。

那么或许到了那一刻。

孔乙己的长衫。

是裹紧还是脱下,是丝还是麻,是崭新还是褴褛。

无人置喙。

也不再重要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穿Prada的南瓜



还不过瘾?试试它们




他回来,b站和票房一夜疯了

但是,但是,还想挺一把张颂文

看不见杨紫琼的演技就对了

盯着裸戏吵,那你「黑暗荣耀2」白看了

我们害怕的这事,韩国人又抢先

行行行,又一部国产9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